設為首頁  |    |  廣告服務  |  客服中心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LED產業(yè) » 正文

歐司朗LEDvance出售案有新眉目,但中企海外并購將更難

字體變大  字體變小 發(fā)布日期:2017-01-19  來源:廣東LED  瀏覽次數:979
核心提示:日前,據外媒Drive Vision News報道,德國照明大廠歐司朗將其通用照明業(yè)務LEDVANCE出售給以IDG資本為首的中國投資財團一事似乎有
    日前,據外媒Drive Vision News報道,德國照明大廠歐司朗將其通用照明業(yè)務LEDVANCE出售給以IDG資本為首的中國投資財團一事似乎有了新進展,或將于不久后獲得德國政府的批準。
 
    早在2016年10月下旬,在德國政府出于安全考慮撤銷了批準中國企業(yè)收購愛思強的決定后幾天,德國經濟部突然叫停了IDG、木林森等組成的中國財團對LEDVANCE的收購。
 
    最初,由于擔憂技術流出到木林森,德國政府欲出手干預。然而,由于收購交易主要涉及LEDVANCE的全球營銷資產,例如LED燈泡配電網絡,并且不涉及敏感技術,德國政府預計將批準該交易。
 
    據來自木林森和歐司朗的消息證實,德國政府將在2017年第二季度批準該項交易。預計IDG對Ledvance的收購將在2017年迎來一個樂觀的結果,而Aixtron和其他德國技術公司則沒有那么幸運。行業(yè)也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德國政府對外國投資的控制將更趨更嚴格。
 
    法律專家Lexology表示,針對德國對外國投資審查程序的法律依據將變得越來越嚴格,這可能對并購交易產生負面影響。
 
    近兩年來,中國照明企業(yè)海外收購案例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希望通過海外收購這條捷徑,迅速布局全球市場,加速其國際化戰(zhàn)略。
 
    隨著中國企業(yè)大規(guī)模“走出去”,2016年也被稱為海外投資元年。但自去年以來,這條通過收購國外既有品牌企業(yè)的道路開始遭遇新的攔路虎——被收購方的當地政府。
 
    從年初的金沙江收購Philips Lumileds遭遇美國國家安全審批機構CFIUS的反對后,今年已先后發(fā)生了多起中國企業(yè)海外收購案例被阻的事件。十月,更有兩樁照明界收購案在德國先后被當地政府叫停,包括木林森收購歐司朗旗下品牌朗德萬斯(LEDVANCE)及福建宏芯基金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愛思強。
 
    中企海外收購頻頻受阻
 
    近年來,中國經濟已進入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國,“走出去”已成為中國企業(yè)謀求發(fā)展的新方式。然而,越來越多國家對于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傾向保持警惕。照明業(yè)界同樣如此。
 
    日前,德國經濟部宣布,撤回之前對福建宏芯基金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愛思強公司發(fā)放的通行證,并重啟相應評估程序。據悉,這一事件還受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施壓。美國財政部12月初發(fā)表聲明,總統(tǒng)奧巴馬已發(fā)布總統(tǒng)令,阻止中國福建宏芯基金收購德國半導體公司愛思強,稱這一交易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20170119093918_62025
 
    而之前備受關注的木林森收購朗德萬斯(LEDVANCE)的案件也前途未卜。10月27日晚,德國聯(lián)邦經濟部確認,將進一步深入調查中資企業(yè)對德國照明企業(yè)歐司朗(OSRAM)旗下燈具業(yè)務品牌朗德萬斯(LEDVANCE)的收購案。不久前,中國三安光電與德國老牌照明與半導體廠商歐司朗達成收購協(xié)議后,德國經濟部也立即出面表示反對該交易。
 
    無獨有偶。更早之前金沙江收購Philips Lumileds案件被中止也曾引發(fā)了全球照明業(yè)的矚目。雖然早在2015年3月31日,由金沙江GOScale Capital牽頭的中外資銀團與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達成“收購皇家飛利浦公司旗下Lumileds(LED與汽車照明)80.1%股份”的協(xié)議,為完成交割,雙方團隊在過去近一年來,共同積極配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等監(jiān)管部門的審查。但是在2016年初,雙方還是對外宣布,由于無法解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有關國家安全的顧慮”,已決定停止此項交易。
 
    據一項不完全的統(tǒng)計顯示,自去年7月以來,中國企業(yè)總計已放棄了11項大型收購項目,主要原因在于美國、澳大利亞、歐盟都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企業(yè)提出的并購案進行手續(xù)繁復且曠日耗時的審查程序。
 
    面對中國企業(yè)在海外瘋狂從事并購,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政府都開始對中國企業(yè)的投資并購畫下紅線。近期,隨著中國家電大廠美的收購了德國工業(yè)機器人大廠庫卡(Kuka)后,德國政府正計劃修改法律,讓歐盟各成員國在面對非歐盟國家企業(yè)在成員國間發(fā)起企業(yè)并購時能有更廣泛的禁制權。
 
    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
 
    隨著中國企業(yè)越來越多的“走出去”,擁有深厚技術沉淀的德國已成為中資并購的首選。今年8月,美的斥資45億歐元完成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領軍企業(yè)庫卡(Kuka)近95%股份,在全球引起高度關注。也正是從這起收購案開始,德國上下要求加強對中資并購的限制和監(jiān)管、以保護本國關鍵技術的呼聲日益高漲。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認為,中資企業(yè)海外并購受到許多當地政府和民間力量的阻礙,其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海外并購無論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上而言都非常驚人,當地政府和媒體對此缺乏心理準備,害怕中企的進入會導致本國企業(yè)“空心化”。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當前,全球經濟正陷入持續(xù)低迷的狀態(tài),短期內很難有較大改善,因此各個國家和地區(qū)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這使得中國資本很難在海外收購到優(yōu)質企業(yè)。
 
20170119094058_53309
 
    “目前看來,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替代全球化思潮,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所面臨的環(huán)境肯定比以前要惡劣。目前各國政要們?yōu)榱诉x票不得不迎合這種民粹主義的潮流。”尹中立表示。
 
    然而,德國政府的這一行為卻受到了來自德國當地企業(yè)的強烈譴責。
 
    在德國經濟部撤回中資收購半導體制造廠商愛思強的通行證之后,德國時間10月26日,愛思強最大股東Argonaut資本公司在其公司官網上發(fā)布了一篇措辭強硬的公告,譴責德國政府的這一行為“盡顯貿易保護主義者的姿態(tài)”。Argonaut資本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巴里·諾里斯將收購遇阻的真實原因歸結為政治因素,并將矛頭直指德國政府相關人士。
 
    針對這一事件,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在例行發(fā)布會上也表示,中國宏芯投資基金收購德國半導體公司愛思強是正常的商業(yè)并購案。既然是正常的商業(yè)并購,就應按照商業(yè)原則和市場規(guī)律加以實施和把握。“我們不希望外界對這起正常的商業(yè)活動賦予過多的政治解讀,更不應對其進行政治上的干擾。”
 
    降低風險,提升“內功”
 
    由于歐美經濟不景氣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所以在未來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這會是一種常態(tài),我國的對外貿易將面臨嚴峻挑戰(zhàn)。然而,面對中國企業(yè)海外投資的剛需,如何更有效率、更科學的展開對外投資才是當務之急。此外,如何規(guī)避對外投資風險成為當前眾多企業(yè)關注的問題。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建議,交易雙方都需要保持理性,不要把一些小問題放大。就中企自身而言,“走出去”要根據自身需要加強規(guī)劃與市場調查,提前做好風險應對機制,市場選擇要多元化,不應跟風“涌向”某個國家投資。同時,做好真實信息傳播,擴大歐洲在華企業(yè)家關于在華投資感受及對中國實際情況了解的聲音,以及被并購企業(yè)對合作需求的呼聲。
 
    另一方面,對于中國企業(yè)來說,收購國外品牌對于國際化布局固然是一條捷徑,但“打鐵還需自身硬”,通過提升核心技術來參與國際競爭才是最根本的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引進高新技術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術花錢買不來”。我國發(fā)展到現(xiàn)在這個階段,不僅從別人那里拿到關鍵核心技術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術也是很難的,西方發(fā)達國家有一種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的心理,所以立足點要放在自主創(chuàng)新上。
 
    “貿易戰(zhàn)已經在所難免,在各方博弈的過程中,照明所處的位置目前還未知,在總量不大的情況下,或許可以逃過一劫,但這把劍始終懸在我們照明人的頭上,技術壁壘、關稅壁壘、政策壁壘,都可能是我們所要面對的,打鐵還需自身硬,從現(xiàn)在開始就要未雨綢繆,根據企業(yè)自身的優(yōu)劣勢,研究因應的對策。”深圳市驊圣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文松認為。
 
    此外,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如中東歐、中東、東盟等地;在重點市場直接設廠:如北美、西歐等;企業(yè)還可以通過調整收購策略,避開一線的企業(yè),轉投二三線企業(yè)等方式來布局海外市場。
 
    縱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我國企業(yè)借收購走向國際市場任重而道遠。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yè)海外并購不斷增加,問題也相繼暴露出來,如:對并購困難估計不足,沒有充分的風險準備;缺乏市場調研和長期系統(tǒng)規(guī)劃;并購之后難以在戰(zhàn)略和管理方面與海外企業(yè)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融合等都是我國企業(yè)在跨國并購時面臨并亟待解決的問題。
 


更多相關
led資訊請點擊搜搜led網站(www
.sosoled.com)或關注微信公眾賬


20-40-05-40-1493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搜搜LED網無關。本網站對文中所包含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所有投稿或約稿,一經采用,即被視為完全授權,本網有權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形下,在本傳媒旗下平臺選擇調用。
【版權聲明】「搜搜LED」網所刊原創(chuàng)內容之著作權屬于「搜搜LED」網站所有,包括在標題后表明(本刊)字的均屬本刊原創(chuàng)并已刊登雜志的文章,本著信息共享與尊重原創(chuàng)作者的原則,轉載必須注明來源:搜搜LED網或《LED照明世界》或《LED屏顯世界》,如有發(fā)現(xiàn)在未注明來源的情況下復制、轉載或出版,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在線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最新資訊
LED網 | 微峰會 | 案例欣賞 | 微信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4展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粵ICP備09180418號

©2014搜搜LED網版權所有  >

購物車(0)    站內信(0)     新對話(0)
 
頂部微信二維碼微博二維碼
底部
掃描微信二維碼關注我為好友
掃描微博二維碼關注我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