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其他彩電企業(yè)開始大力推廣OLED電視時,海信則站到了反對陣營。在9月15日的海信媒體開放日上,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稱,"液晶電視一定會有壽終正寢的一天,但是替代者并不一定是OLED電視,海信的未來選擇了激光電視"。
那么,在OLED電視和激光電視之間,你會選擇誰?
OLED陣容擴大,眾多問題待解
相比傳統(tǒng)基于LCD/LED技術的液晶電視,OLED可以將屏幕做的更加輕薄,甚至能夠卷曲,應用于多種形態(tài),在這方面,LG產出的應用級產品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與優(yōu)勢一樣,OLED的缺點也相當明顯,比如生產線的良品率低、壽命低、成本高等問題。明顯的優(yōu)勢與缺憾,伴隨OLED技術已經一同走過了好幾年,人們不斷的暢想著它廣闊的應用未來,也時常唱衰它的發(fā)展速度,在糾結與矛盾中,消費電子市場已經經歷了幾個周期性的變化。
而此次OLED電視峰會匯集了中國電視產業(yè)的核心力量。LGD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悉數出席。除了早期已經加入OLED有機電視陣營的LG電子、創(chuàng)維、康佳和長虹之外,在中國市場叱咤風云的海爾、TPV等電視廠商也派出高層出席現場活動。據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公布的調研數據顯示,此次參與盛會的電視廠商所占據的市場份額高達50%,擁有一半的市場份額。另外,國內兩大家電賣場流通企業(yè)蘇寧和國美也為OLED站臺助陣。其各自運營3000多個賣場,在業(yè)界影響力巨大。
據OFweek顯示網了解到,目前,LG電子、創(chuàng)維、康佳、長虹等知名電視廠商已經陸續(xù)推出最新一代的OLED有機電視,其中LG電子EG9600、創(chuàng)維S9300、康佳X90PU等4KOLED產品已經投入市場,長虹的OLED產品也即將正式上市,涵蓋了55、65以及77吋等多個尺寸,不僅加速了產業(yè)市場化發(fā)展,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雖然多數中國電視巨頭站在OLED陣營,但是OLED電視還是被指出有殘影、壽命短、功耗大、亮度低等缺點。而且,4K的LCD電視已經開始普及了,而OLED電視面板目前能夠量產的還是2K產品。加上,OLED電視價格遠高于LCD電視,海信也放言未來五年內能使LCD電視價格保持在OLED電視的三分之一。而TCL多媒體副總裁王汝林透露,TCL下半年將推出僅5.9毫米厚的曲面LED背光液晶電視。通過量子點、導光板等技術,液晶電視在色域、厚度上都與OLED差異不大,且物美價廉。
與此同時,三星也認為目前OLED電視仍存在致命的缺陷,面板良率低帶來成本高昂,而顏色衰減問題又會帶來大量用戶投訴,甚至有高層認為現階段推廣OLED后患無窮,這也讓三星高端系列品牌進入了一個相當矛盾的境地。
去年開始戰(zhàn)略收縮的索尼同樣不認為OLED是救命稻草,一年多前,索尼就宣布停止生產OLED電視,把重點轉向使用傳統(tǒng)液晶顯示屏的4K電視機,因為后者價格更低,并已經在其2015的生產計劃中占據近半比例。此外,索尼與松下去取消了已經達成的OLED合作生產計劃。
與國際巨頭三星、索尼的唱衰OLED的言論相似,中國本土電視的領頭羊海信也不看好該技術,其掌門人周厚健甚至公開表示,按照現在的發(fā)展速度,OLED在五年之內都不會成為主流,海信的ULED敢和OLED叫板,在色域、對比度、動態(tài)補償上都不次于OLED,但是在能耗和價格上比它低得多,OLED的好處是自發(fā)光,黑的地方完全黑掉,亮度可以為零,但它在使用壽命和成本上還有很多問題。
除此之外,當前掌握著OLED技術的絕對話語權主要是韓國的三星、LG等企業(yè),中國雖然已經有面板企業(yè)開始投產OLED技術,但是無論從核心技術還是生產條件來看,都無法達到高水平的要求,彩電企業(yè)要推OLED技術還是要采購外資企業(yè)的顯示屏。從另一個角度講,掌握OLED話語的外資企業(yè)正愁無法大力推廣其上游零部件的時候,當前一些國內企業(yè)卻率先在市場上展開爭吵,無形中提升了全球用戶對它們的關注,幫助它們強攻中國市場,這難道不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嗎?
更為讓人憂心的是,一些彩電企業(yè)甚至開啟了OLED產品的價格戰(zhàn),只是為了與ULED搶奪市場份額,先不說OLED面板的采購價格有多高,面板廠家的利潤有多高,先就其自身來說,對于一個還沒有完全普及甚至成熟的新技術,就開始采取價格戰(zhàn)的方式進行推廣,這難道不是殺雞取卵的行為嗎?
電視大屏化成趨勢,激光電視能否抓住機會
9月15日,在海信的媒體開放日期間,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放言"OLED電視未來五年難成為主流",激光電視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海信將努力把這個"第四代"電視到來的時間前置。顯然,海信要搶在韓國主導的OLED電視成熟之前"卡位"。
在韓國面板商LGD聯手眾多中國彩電廠商創(chuàng)建OLED聯盟以加速推廣OLED產業(yè)之際,海信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周厚健表示,海信不做上游企業(yè)的"搬運工",海信要做第四代的"領頭羊"。在2016年4月,海信將正式推出"液晶電視替代者"的激光電視。顯然,他的自信來自于電視的大屏化趨勢和激光顯示的技術優(yōu)勢。
而大屏幕恰恰是激光電視的優(yōu)勢。由于顛覆了屏幕,激光電視甩掉了占電視成本80%的"顯示面板",尺寸越大,性價比越高。因此,周厚健預測,2016年,大屏幕和超大屏幕激光電視將被消費者廣泛認可,并迅速地進入家庭。往下,激光顯示將成為顯示技術的一顆新星,特別將憑借其型態(tài)新、屏幕大、色彩真、成本低等優(yōu)勢,對本欲選擇65吋及以上大屏幕液晶電視的消費者,具有不可抵御的誘惑力,并改變他們的選擇。
海信電器副總經理、激光影院事業(yè)部總經理高玉嶺介紹了激光電視與現階段液晶電視和OLED電視的區(qū)別,激光電視在功耗、色域、亮度、大尺寸成本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特別是在RGB三色激光技術應用于激光電視之后,其色域覆蓋了可以達到120%,在尺寸方面也更加靈活,具有尺寸調節(jié)的自由度,可以更好的匹配居住環(huán)境。
高玉嶺表示,三年后,激光電視將對75英寸及以上液晶電視形成沖擊。五年后,激光電視將對65英寸及以上液晶電視形成沖擊。而未來五到十年,激光電視將替代液晶電視。
不過,業(yè)界認為激光電視有兩個"短板":一是激光電視對環(huán)境有較高要求,必須是黑暗的環(huán)境,但一般家庭都是邊看電視邊吃飯或干別的事;二是激光電視的光源,小孩觀看容易對眼睛造成傷害。
對此,周厚健向筆者透露,激光電視2016年的亮度將提升至400尼特,"不影響你做事","這是激光電視大的突破",而液晶電視一般亮度只有350尼特;另外,激光電視的光源經過處理,由束光源變?yōu)槊婀庠,且有眼睛保護設置,不會對人眼造成傷害。
其實,不管是OLED顯示技術還是激光顯示技術,在顯示技術的選擇上每家企業(yè)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只要是能夠滿足消費需求,符合自己企業(yè)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就可以了,實在沒有必要去炫耀或者詆毀技術的好壞。
但是,對于中國的彩電企業(yè)來說,如果還繼續(xù)沿著外資企業(yè)已經設計好的從液晶LCD時代向自發(fā)光OLED時代路線前進。那么中國彩電產業(yè)的發(fā)展永遠都面臨著外資企業(yè)挾住脖子和命脈。中國企業(yè)就永遠走不出外資企業(yè)的"技術襁褓"。
所以,所有中國彩電企業(yè)都必須要另起爐灶,拉開一條自主定義、自主創(chuàng)新,并且擁有自主話語權的新道路。無疑,激光無屏電視從一開始就打破了外資企業(yè)對于顯示面板的制約,這也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外資企業(yè)的制約,從而有助于真正提升中國彩電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
同樣,在激光電視上,包括海信、長虹,以及眾多國內企業(yè)已經布局研發(fā)多們,建立了相對完善和成熟的產業(yè)鏈體系。也這是未來中國彩電產業(yè)的希望和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