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不能僅是概念疊加
如今,智能照明產業(yè)憑借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Ρ粋鹘y(tǒng)照明企業(yè)、創(chuàng)客開發(fā)者乃至“互聯(lián)網(wǎng)+”的巨頭們一致看好。2015年年初,小米與包括鴻雁、歐普、飛利浦、木林森在內的13家照明企業(yè)攜手,打造智能照明發(fā)展聯(lián)盟,他們預計在今年推出采用小米智能家居無線模塊的智能照明產品。購買了這些產品的消費者可以用小米手機等硬件設備對其進行控制,從而建立家居智能照明系統(tǒng)。
對于照明發(fā)展聯(lián)盟,人們是否可以簡單地理解為:13家照明企業(yè)負責生產燈具,小米負責制造智能模塊?其實沒這么簡單。據(jù)記者了解,普通照明設備雖然功能單一,但適用范圍廣泛,任何人都能使用。而智能照明產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用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控制,并且要下載相應的應用軟件,對于老人和孩子來說,使用起來不太方便。“在某種程度上講,這類產品的推出是試圖將"智慧"或"控制"概念與照明產品相結合,而不是真正做到智慧照明或智能化操作。”復旦大學光源與照明工程系副教授孫耀杰說,僅實現(xiàn)用手機控制電燈開關、調色、調亮度、播放音響就叫智能照明嗎?這樣的理解顯然有些淺顯。另外,僅通過移動終端來控制家中的設備也會帶來新的問題,例如手機沒電了怎么辦?用戶勢必要先給手機充電,再控制其他設備。那么在手機充電過程中,家里就黑著嗎?所以,簡單地將智能技術疊加在照明設備上的做法并不是真正的智能照明。
孫耀杰認為,真正的智能家居設備應該是針對所有人而不是僅針對中青年群體的產品。這些產品應該能讓所有家庭成員都可以輕松使用,同時最好能讓其與醫(yī)院、養(yǎng)老院等特殊場所連接。
一家之言:與其營造浪漫不如來點實際
從目前市場上推出的種種智能照明設備來看,大多并非是創(chuàng)新產品,而僅僅是對普通LED燈的功能進行改進,比如增加彩色光源、音樂播放、調節(jié)亮度等功能,然后將傳統(tǒng)的開關方式改為通過遙控器或移動設備進行控制。筆者認為,如此智能與用遙控器給電視換臺,按下洗衣機開始鍵讓其運轉沒有區(qū)別。企業(yè)在設計智能照明產品時應該搞清楚,到底是讓產品自動化還是智能化。
首先在智能化方面,人們需要的智能照明設備不是上述那種自動照明,而是更人性化、能夠提前預判需求的產品。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照明?假設一個衛(wèi)生間,里面沒有人時則燈滅,門一開則燈自動點亮,這是最簡單的智能照明。再比如,地下停車場在正常情況下燈光照明度不高,當有汽車從入口進來時,其前方通道的燈光就會變強;當汽車駛過后,燈光又自動暗下來,完全不需要人來操作。再比如,會議室照明燈的亮度可以根據(jù)人們討論、播放映幻燈等情況而適時變化......未來,智能照明還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其次在實用性方面,目前的智能照明與消費者的期望存在差距。聲控燈為何能應用廣泛,就是因為其功能貼合人們的需求,例如人們只要咳嗽或發(fā)出一點聲響就能使照明設備點亮。所以,智能照明設備的功能也應該貼合生活實際,而不僅是營造浪漫。
筆者認為,設計智能照明設備一定要從用戶角度出發(fā)。其實用戶需要的智能照明產品是像水龍頭那樣,打開就能用,想要就能提供,省略繁瑣的操作環(huán)節(jié)。總而言之,設計智能照明產品切勿追求空洞、“高大上”的噱頭,只有從基本體驗出發(fā),讓設計以人為本,才能真正實現(xiàn)智能化,從而被消費者所接受。